奋进的春天|保供稳价接续发力 释放经济回稳向好积极信号-每日焦点
人民网报道 春耕时节,万物复苏。近日,在天津福顺达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3000亩春小麦种植基地内,8台播种机同步运转,天津市自主研发的优质强筋春小麦“津强7号”等品种正在加紧机械化播种。
“抗旱、耐寒、耐盐碱,这些春小麦每公斤的价格比冬小麦要贵出0.2元,今年预计每亩产量在400公斤左右。”合作社负责人徐广顺说。
粮价作为百价之基,国内粮价保持平稳,有力稳定了市场预期,成为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压舱石”。
(资料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中强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1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全年上涨2%。展望2023年,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波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
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0.8%。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菜篮子”“米袋子”供应充足 物丰价稳有保障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月份,受春节效应和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等因素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有所上涨。”
从同比看,1月份CPI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从环比看,CPI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8%。
具体来看,食品价格上涨2.8%,涨幅比上月扩大2.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52个百分点,董莉娟表示,受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鲜菜、鲜菌、鲜果、薯类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9.6%、13.8%、9.2%、6.4%和5.5%,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而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25个百分点。“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出行和文娱消费需求大幅增加,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电影及演出票、旅游价格分别上涨20.3%、13.0%、10.7%和9.3%。”董莉娟说。
满满的粮仓,稳稳的粮价。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13731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近日,在广东省乐昌市的广袤田野上,各村农户正抢抓春耕黄金期,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为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乐昌市及时组织乡村振兴农技特派员、果树所农技专家下到田间地头,将农技服务带到农户身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1月消费者物价同比反弹,主要受季节因素和需求回暖叠加推动。国内持续优化防疫措施,经济活动回暖带动,商品、服务需求改善,叠加春节传统零售销售旺季,消费品、服务价格同步上涨。
“数据反映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及国内消费处于恢复阶段。从趋势看,预计今年CPI同比前低后高,中枢小幅抬升,整体温和可控。”周茂华说。
工业品价格整体下降内需回暖带动制造业回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份,在CPI温和上涨的同时,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国内煤炭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下降。
从同比看,PPI下降0.8%,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PPI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5%,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3%,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
春节假期过后,在百米井下,刚刚切割的煤炭顺着皮带传输到地面,装车发运。山西华阳集团按照省、市能源保供工作有关要求,通过安全生产、精准发运等措施,推进煤炭保供工作。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稳能源价格对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董莉娟表示,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下行,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5.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下降3.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下降1.3%。煤炭保供持续发力,煤炭钢材市场预期向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5%,涨幅扩大1.1个百分点。此外,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下降1.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价格下降1.2%,纺织业价格下降0.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持平。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0.5%。
周茂华表示,1月份数据显示,PPI同比继续处于负值区域,上下游利润结构继续改善,但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继续维持高位,1月份制造业PMI购进原材料价格指数继续扩张,反映了部分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继续面临较大投入成本压力。
中国招商银行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谭卓表示,由于去年3月起PPI基数显著走高,未来几个月PPI同比跌幅或仍将小幅走阔。PPI环比增速或将由负转正,一是地产“政策底”向“市场底”转化将支撑地产开工,二是基建将持续助力经济全面复苏,三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带来全行业需求回暖。
保供稳价政策成效显著 国内物价持续平稳运行
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高通胀今年有望缓解,预计今年通胀率将从去年的8.8%下降至6.6%。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1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2年,全球通胀达到40多年新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0%,“全球胀”与“中国稳”形成鲜明反差,物价稳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亮点背后是中国特色市场保供稳价体制机制的完善与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发改委从坚持全国一盘棋,建立央地协同机制;强化跨区域互济互助,建立联保联供机制;加强上下游行业协调,创新价格区间调控机制;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健全价补联动机制等四个方面有力做好保供稳价,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当前,强化监测预警、开展储备调节、稳定市场预期、用好价格补贴……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消费需要。
《安徽省价格监测预警管理办法》。图片来源: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除了部委层面的统筹规划外,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实践。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网发布《安徽省价格监测预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3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价格监测预警工作。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明确了价格监测预警基本原则和方式、建立了价格监测目录管理和报告制度、细化了价格监测预警方式方法,以及明确监测资格、褒扬激励和相关法律责任。
“通胀温和可控不会对稳增长政策构成实质影响,当前,内需恢复仍需要宏观政策给予支持,政策着力点围绕提振消费能力、信心和意愿。同时,继续实施保供稳价政策措施,稳定供给、改善结构,促进经济稳步恢复平衡。”周茂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