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议!恢复通关刺激跨境金融需求回升,绿色经济或成大湾区重要风口
纵观2022年,全球金融市场愈发复杂震荡,但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开放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整体金融实力再上台阶,成为助力粤港澳三地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引擎”。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广东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4.1%,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
【资料图】
展望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走向如何?岁末年初之际,南都湾财社推出《开局2023》系列报道。本期邀请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为大家解读大湾区的金融“钱”景。陈庆耀预测1月8日起口岸恢复通关后,粤港两地交流回复正常,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对跨境投资的兴趣会随之回升。他建议借鉴欧盟经验,在大湾区实施金融机构牌照和资格“单一通行证”制度,从机制上打造一条跨境金融业务和跨境资金融通的“高速公路”。
陈庆耀
谈通关机遇:
跨境金融和投资需求回暖
大湾区经济将进一步融合
自1月8日起,深港口岸分阶段有序恢复内地与香港人员正常往来。口岸恢复通关,对于金融行业尤其是深港跨境金融服务来说,带来了积极意义。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及防疫政策调整带来的跨境商贸的增长,又是否给大湾区金融行业带来机遇?
陈庆耀认为,随着新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粤港两地的跨境人员往来和经贸互动有望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融合将进一步加速,并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及海外投资。
企业家信心回暖,成为重要信号。按照近期一项针对全球16个市场近3400企业进行的第三方调查,有超过一半的海外受访企业相信未来三年大湾区的经济增长将高于全国水平,并有近七成受访企业表示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拓展在大湾区的业务规模。
“我们相信,新的疫情防控措施将不仅进一步带动粤港澳三地的经贸往来增长,也将吸引更多海外企业拓展大湾区业务,这将带动贸易融资、投行服务以及其它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由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工商金融和环球资本及市场部门带来业务机会。”陈庆耀预计,粤港两地交流回复正常后,大湾区居民跨境旅游、消费等活动也将逐步回暖,对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对跨境投资的兴趣会随之回升。
谈金融枢纽: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
在湾区内打造机制上的“高速公路”
在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中国香港位列第三,深圳提升4位到第十位,广州位列第二十四位,大湾区主要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但是,大湾区要打造重要的国际金融枢纽,还需要哪些政策扶持和努力?
毫无疑问,国际化的金融体系是建设世界级湾区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均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逐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枢纽。
“大湾区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及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要推进区内金融市场及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发展,必须突破制度上的一些障碍。”在陈庆耀看来,可以将大湾区内的自贸区作为试点,赋予其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自主改革权限,进一步消除制度性障碍,构建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推动金融资源、金融人才、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在区内的自由流动。他举例,可借鉴欧盟经验,在大湾区实施金融机构牌照和资格“单一通行证”制度,从机制上打造一条跨境金融业务和跨境资金融通的“高速公路”。
而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将更好融入大湾区建设及国家发展大局,获得更广阔市场腹地?
陈庆耀表示,与其它世界级湾区相比,大湾区的优势在于汇聚了世界级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中心。目前,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联通全球资金网络的渠道,正成为大湾区产业升级和创新的重要融资中心。香港资本市场近年来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助力内地及香港科创产业发展。目前,香港已成为内地企业筹集国际资本的重要平台,香港上市公司中有超过一半市内地企业。
谈人才缺口:
加强大湾区城市协同合作
打造开放式区域创新生态圈
大湾区一向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而金融科技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去年12月25日,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高校论坛上,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何杰坦言,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但是当前金融科技的人才缺口较大,深圳一些学院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一抢而空。
面对这个掣肘,如何破解难题?“深入挖掘与释放人才红利、激活区内的人才资源潜力,是大湾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陈庆耀分析,目前香港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具备优势,并且拥有几所世界领先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在工程与技术、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他建议,可以进一步加强区内核心城市的合作,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打造集高校、企业群、国家重点实验室、风险投资于一体的开放式区域创新生态圈。
谈跨境理财:
逾八成受访者愿意增加投资
“跨境理财通”业务预测将拓展
“跨境理财通”落地已逾一年。按照公开数据,目前内地的试点银行有27家,香港地区24家,澳门地区9家,办理资金汇划超9000笔,金额超8亿元。这一业务拓宽了大湾区居民的跨境投资渠道,丰富了他们的跨境投资产品选择,极大地促进了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
如何看待跨境理财通在2023年的蓝海?陈庆耀表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启动以来,无论是参与人数、划汇金额还是试点银行数量,都在稳步提升,反映大湾区经济融合正持续驱动区内居民的跨境投资需求增长。随着粤港两地之间的人员往来的逐步恢复,预计大湾区居民对跨境投资的兴趣也将随之逐步回升,这将为金融机构拓展“跨境理财通”的业务创造新的契机和动能。按照汇丰银行去年9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八成参与投资的受访者有意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跨境理财通”投资,并且几乎所有投资者都对投资前景感到乐观,相信未来一年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回报预期,其中能源、科技、自然资源、生物科技以及医疗健康是投资者最为看好的五大投资领域。
“展望2023年,相信大湾区居民的自由流动以及中国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将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跨境投资。”他如是预测。
谈产业赛道:
传统工业正在加速低碳转型
绿色经济或成大湾区重要风口
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的高地,大湾区凭借领先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创新驱动下的产业升级以及在可持续金融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高地。
展望2023年,大湾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赛道或方向?陈庆耀称,去年12月汇丰中国发布了市场首个“大湾区ESG指数”报告,为区内机构、企业和个人的ESG实践及可持续投资提供参考。
在国家“双碳”背景下,这份调研显示,大湾区制造业、交通运输及建筑业等传统工业的低碳转型正在加速,市场对绿色装备制造、低碳技术、清洁交通、绿色建筑和绿色相关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与此同时,新能源、电动汽车等绿色产业也正蓬勃发展。而按照业界专家的测算,到2030年,中国低碳产业平均每年增长达8.6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96个百分点。
谈互联互通:
湾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金融市场之一
也将为外资银行创造新机遇
当前,广东正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今年1月3日的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加快建设世界级湾区,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如何更好理解“互联互通”?大湾区在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创新,是否为外资银行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大湾区是我们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陈庆耀表达了乐观姿态。他解释,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不仅经济规模庞大,而且区内产业繁多、业务多元,其中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更是巨大,区内银行业的总收入预计2025年可达1850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
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各项金融开放创新举措的接连落地,区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也在不断深化,他认为这对外资金融机构带来了全方位的业务动能。而在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等其它领域,大湾区也实现了多项政策突破,包括自由贸易账户在自贸区落地,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等,“这些举措有助推动大湾区跨境贸易投资的增长,由此为外资金融机构创造新的业务机遇。”